媒體專訪
耳鳴隆隆干擾退休生活 嚴防惡化變重聽
2011-01-21

【中時健康 林燕語/台北報導】2011.01.21 
 
年約六十的王姓退休公務員,多年前耳內就常出現嗡嗡的鳴叫聲,他積極到醫學中心就診,可惜透過許多精密儀器檢查後,卻找不出造成耳鳴的真正原因,病理報告僅以「生理老化」回覆。無助的王先生被告知,只能接受事實,並學著與耳鳴和平相處。然而,深受其擾的王先生苦不堪言,不禁心中疑惑,難道耳鳴真的無藥可醫嗎?耳鼻喉科醫師指出,耳鳴是由於內耳聽覺神經受損所致,若不治療,病情持續惡化,將造成內耳缺血、營養供應不足,服用藥物能改善症狀,雖然治療時間較長,但患者千萬別放棄。

曾有病人做了聽力及抽血檢測,還安排腦幹、平衡功能等檢查項目,但是報告卻都說正常,台北市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暨宏仁診所院長李宏信分析,找出耳鳴的原因,唯一的方法是取出蝸牛體組織切片,進行病理切片檢查,就能觀察蝸牛體內層神經是否壞死損傷。不過,這類檢查具有相當破壞性,一般來說,根本就不可能執行。就醫學理論來說,也只能在往生病患的器官以解剖切片來尋找答案,進而找出病理,因此生前根本無法達成。

事實上,許多人在年輕時就曾發生耳鳴症狀,通常都不以為意,然而走到老年階段,由於聽覺神經、蝸牛體等傳導路徑的組織已逐漸老化,噪音聲響會愈來愈大聲,症狀日益嚴重,導致漸進性的感音性聽力衰落及減退。李宏信指出,早期重聽是以高音頻為主,由於一般人講話的音調大多集中在低音域,所以一旦等到連對方的話都聽不清楚的時候,這表示重聽的病症已經相當嚴重,往往喪失了黃金治療時機,但是如果放棄不治療的話,只會讓日後的生活品質雪上加霜。

由於耳鳴與重聽是屬於內耳神經受損,大部分的原因是長期內耳的血管循環不良,以致聽覺神經萎縮。李宏信也說明,目前治療耳鳴的藥物,有的是補充神經營養,最典型的用藥就是維他命B群,目地是在活化神經細胞;有的則是通暢血管,特別是暢通內耳的血管,使血液中的養份,更容易滲入局部組織,並促進微細血管的增生;此外,運用低劑量的鎮定劑,來緩和病人焦慮緊張的情緒,避免血管過度收縮,也能減緩耳鳴的症狀。

中老年人的聽力功能,通常會隨著時間增長而變得愈來愈差,家醫科醫師李政道指出,觀察老年人出現失聰現象,通常一開始就是耳鳴,如果沒有積極且妥善治療,最後很可能演變成重聽,造成許多生活起居的困難,不可輕忽。此外,造成內耳血管硬化、阻塞、循環不良,原因就在於用腦過度、睡眠不足、過於疲累,以及長時間情緒緊張,維持正常作息,放鬆心情,能減緩病情持續惡化。治療耳鳴的服藥時間相當漫長,至少得持續治療半年以上,病人一定要有耐性,只要持之以恆,絕大多數患者都能獲得不錯的治療效果。

台灣醫級邦_李宏信醫師宏仁診所02-25713168鼻過敏耳鳴眩暈
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財團法人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健康新聞社光華家醫科診所
Copyright © 李宏信醫師網 All Rights Reserved / 當日流量 1755 / 累積流量 3749509
本網站由健康傳媒製作維護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任意轉載,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