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專訪
惱人的耳內轟趴
2010-03-11

【文/中時健康】 2004.04.14 


「醫師,我的耳朵開始出現像蟬一樣叫聲的耳鳴,怎麼檢查都做了就是查不出原因,到底應該怎麼辦?」門診中最近常發現這樣的病人,有些人甚至還引起暈眩,長期的耳鳴會引起精神耗弱,嚴重影響生活,一定要服藥持續半年,才能有治療效果。

 

許多耳鳴困擾的人經常遊走在各醫院,做了聽力、斷層掃描各種檢查,都沒問題;台北市宏仁診所院長李宏信醫師指出,耳鳴主要是「內耳」異常引起,但目前的檢查方式很難查出內耳的狀況,但目前醫界一般認為,造成耳鳴最大的原因就是內耳的「循環不良」與「神經萎縮」。

 

耳鳴最常發生在老人家,一般都認為與退化有關,這是因為老人家因為血管彈性不佳,造成血液中的雜質沉澱,血管因此無法通暢,組織因為缺血而壞死;至於中年人因為用腦過多、睡眠品質不良,引起血管放射性收縮,造成內耳循環不良,長時間下來,也會引起內耳問題。

 

另外還有一些電子新貴工作壓力大,甚至對自己要求高,這些人也會引起自律神經過度興奮,血管過度收縮,血液循環不通順,引發內耳淋巴液的積水,且會造成內耳神經細胞的破壞、神經元消失等病變,因而發生耳鳴、眩暈及重聽等病症。

 

發生耳鳴的人俗稱為「耳中風」,大部分的病患聽力會受影響或持續惡化,甚至得長期忍受耳鳴的干擾;這類因反射性血管收縮,導致內耳神經萎縮引起的耳鳴,在緊張焦慮、用腦過度、睡眠不足時,都會使症狀加重,臨床上甚至看到病患不堪其擾,造成憂鬱或是精神耗弱。

 

耳鳴若能早期治療,其實治癒率很高,若在發作一年以內幾乎都可治癒,若有四、五年以上病史,則至少須要半年至一年的時間,才能使萎縮的神經逐漸復活。所以要治癒耳鳴,必須要有長期抗戰的決心,至少服用藥物超過半年,耳鳴才能改善。

 

治療耳鳴的藥物使用上,以血管暢通及神經復活為治療重點。首先可以利用血管擴張劑,增進末梢血管滲透作用之藥物,使血液養分更易滲入組織中;在神經細胞萎縮方面,則有神經營養及神經細胞復活、再生的藥物;抗氧化自由基藥物的使用,可預防老化。另外,補充硒、鋅等礦物質及維他命E及C等,也有相當的效果。

 

李宏信醫師再次提醒有這類困擾的民眾,除了藥物治療,耳鳴患者若能做好生活調適、減輕工作壓力、飲食控制、避免致病因素等,將可使治療事半功倍,可預期順利治療耳鳴。

 

台灣醫級邦_李宏信醫師宏仁診所02-25713168鼻過敏耳鳴眩暈
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財團法人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健康新聞社光華家醫科診所
Copyright © 李宏信醫師網 All Rights Reserved / 當日流量 1029 / 累積流量 3785256
本網站由健康傳媒製作維護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任意轉載,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