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專訪
眩暈困擾婦人 竟是耳石症惹禍
2013-11-25
【中時健康 王宇仁/台北報導】2013.11.19
眩暈困擾婦人 竟是耳石症惹禍 
北市63歲的張媽媽原是快樂的退休族,自從上個月意外跌倒,撞到頭部後,晚上一躺下來睡覺時,突然感覺天旋地轉,雖然只持續幾秒鐘就消失了,但是還是會噁心想吐,讓她困擾不已。經友人介紹,張媽媽到耳鼻喉科門診檢查,確診罹患了「耳石症」,所幸治療不需要特別手術,只要透過耳石復位術,就能擺脫眩暈的困擾。

資深耳鼻喉專科暨宏仁診所院長李宏信醫師表示,「耳石症」又稱為「良性姿態性偶發性眩暈」,或「良性陣發性頭位性眩暈」,耳石症患者在眩暈患者中約佔2成左右,不少患者都是在早上起床或晚上躺下睡覺時,因身體姿勢明顯改變而引起眩暈才發現。

「內耳有石頭?」許多患者第一次聽說「耳石症」都有這樣的疑問,還有不少人誤聽成「耳屎症」,以為與耳屎堆積有關。其實所謂「耳石」(Otolith)是內耳中的一種碳酸鈣結晶,它的功能在於幫助內耳平衡器官感受姿勢改變。

李宏信醫師分析,耳部構造包括外耳、中耳及內耳三大部位,而內耳蝸牛體及前庭皆由管狀體所連結而組成。蝸牛體主司聽覺,由管內淋巴液之振動而有高低及大小聲的感覺,因此造就了聽覺。前庭包括三個半規管,而圓囊及橢圓囊由其內之淋巴液體之振動,則有方向及速度的感覺。

一旦淋巴液體積存過多則會壓迫三半規管內之神經而產生眩暈的感覺,而淋巴液積存過多的原因為分泌過多及排出困難,當攝取鹽分過高,身體發生積水、浮腫,此時內耳淋巴液就會排出困難而產生眩暈。 

耳石位在圓球囊及橢圓球囊內的神經纖維纖毛上,當神經纖維萎縮退化附著力不足時,耳石就容易自然脫落而漂浮在淋巴液中。此種現象常見於中老年人,又有因頭部大力撞擊、振動,而使耳石脫落後漂浮於淋巴液中,因其刺激管內神經而產生眩暈症。由耳石而引起的眩暈症,可利用頭部轉動及地心引力的力量讓耳石沉澱,幫助耳石回歸原本位置,使眩暈症狀得以改善。

耳石症在治療上可採用耳石復位術,由醫師以手扶著患者頭部左右轉動,順著半規管方向,利用重力將耳石搖回內耳歸位,除此之外,患者回家也可以簡單DIY,其步驟如下:先坐在床上,若病側在右耳,則向右邊躺,再坐起來,若是雙耳則兩邊都要躺,如此早晚各做5到10分鐘,即能逐漸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造成耳石移位的原因與內耳循環差,或是中耳、內耳發炎有關,就必須針對病因加以治療,使用促進內耳循環的藥物,並供給內耳組織足夠養分幫助修復,包括血管擴張劑及神經修復的藥物使用,才能降低耳石脫落復發的現象。治療上,情況輕微的眩暈可透過藥物控制,但須長時間服藥,症狀才能明顯解除。由於嚴重眩暈患者多有心血管病史,應格外注意,按時服藥控制。

家醫科李政道醫師提醒,生活壓力及睡眠不足的人,耳石症及內耳淋巴積水症的復發機率比較高,建議患者應作息規律,早睡早起,飲食清淡,避免咖啡、濃茶、菸酒、巧克力及太鹹食物,並學習自我減壓,放鬆心情,才能有效遠離擾人的耳石症。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5,66&id=17154
台灣醫級邦_李宏信醫師宏仁診所02-25713168鼻過敏耳鳴眩暈
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財團法人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健康新聞社光華家醫科診所
Copyright © 李宏信醫師網 All Rights Reserved / 當日流量 2015 / 累積流量 3749769
本網站由健康傳媒製作維護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任意轉載,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