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專訪
耳鳴、重聽-氣溫驟降 引發內耳中風
2013-12-30
【中時健康 王宇仁/台北報導】2013.12.24
耳鳴、重聽-氣溫驟降 引發內耳中風 
東北季風報到,早晚氣溫明顯下降,氣候濕冷。醫師提醒,應做好保暖工作,預防感冒,偏頭痛患者則需特別注意併發耳中風,一旦出現耳悶、耳鳴等症狀,應盡早接受治療。

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理事長李宏信醫師表示,每逢秋冬氣溫驟降,日夜溫差大,都是耳中風的好發季節。耳中風也就是所謂的突發性耳聾或聽力受損,以往幾乎好發於三高患者或老年人身上,不過近年來這些慢性疾病逐漸有年輕化的趨勢,耳中風也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

日前門診就有一位30出頭的年輕男子,在貿易公司擔任業務工作,平日就有偏頭痛的毛病。由於年關將近業務量大增,工作早出晚歸成為家常便飯。前陣子適逢冷氣團來襲,夜間氣溫一口氣降到10度上下,又沒有穿夠禦寒衣物,男子在低溫中騎機車返家,偏頭痛即復發。

男子隔天起床,感覺右耳聽聲音變小聲,手機裡傳來的客戶講話聲好像隔了層厚厚的牆,怎麼聽都很模糊,一度還以為是手機故障,請同事確認才發現,自己右耳聽力出了問題,就醫檢查確認罹患了耳中風,所幸症狀尚在輕微階段,只要按時服藥靜養一段時間,聽力就有機會復原。

李宏信醫師指出,耳中風是一種內耳血液循環不良所造成的疾病,臨床上依症狀不同,可分為慢性病變及突發性病變。慢性病變主要是老化引起,老年人微血管循環差,導致慢性阻塞,最後出現耳鳴、重聽等症狀。

至於突發性病變如突發性耳聾、突然失聰,則是內耳微血管被血栓或血塊突然完全塞住,又有人是因為病毒感染而引起像感冒、麻疹或疱疹等而引起,造成聽力喪失。一般以單耳發生較多,三高體質的人最容易罹患,患者年長年輕都可能發生。

突發性病變的治療,必須使用類固醇及促進血管通暢的藥物,只要在症狀發生初期提早接受治療約2週,聽力可望恢復9成左右,但有可能留下耳鳴的後遺症,因此日後必須持續服藥3至6個月,直到耳鳴症狀消失為止,以防耳鳴再度惡化為重聽。

耳中風雖然大多來得很突然,但仍然有癥兆可以依循,一般患者會在發生3天之內出現單耳聽力減弱,本來聽得見的音量,要放大好幾倍才聽得見,而不少人是在清晨或早上起床時突然發現。民眾在家可利用左右單耳個別聽聲音,比較單耳聽力是否有差異,或是到醫院做聽力檢查,並把握3天黃金期接受治療,提高治癒率。

家醫科醫師李政道表示,耳中風的發生與不良的生活方式有關,門診調查發現,患者幾乎都屬於生活壓力大,過勞,睡眠不足的生活型態,部分患者還有抽煙、飲酒、喝咖啡及濃茶來提神的習慣,這些都是引起高血壓,損害心血管健康的危險因子,想要預防耳中風,都應該盡量避免。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5,66&id=17320

 

台灣醫級邦_李宏信醫師宏仁診所02-25713168鼻過敏耳鳴眩暈
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財團法人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健康新聞社光華家醫科診所
Copyright © 李宏信醫師網 All Rights Reserved / 當日流量 15 / 累積流量 3747769
本網站由健康傳媒製作維護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任意轉載,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