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耳鳴眩暈重聽

【耳鳴】耳鳴-無病呻吟嗎?
2010-03-11

【台北中山醫院耳鼻喉科 主任醫師 / 李宏信 】

耳鳴是耳朵聽到聲音,而外界並沒有聲音,初時小聲,在夜深人靜或極安靜時才可聽到,是每個人都有過的經驗,稱為正常生理耳鳴;但隨著時間而變大聲,且常常聽到,則為病態耳鳴。嚴重時連白天都可聽到,且變大或尖銳聲,則病人感到難以承受甚至抓狂,也會造成重聽及耳聾。

 

耳鳴像空氣,看不到摸不到,無形無影。耳鳴是病人聽到聲音,是自我的感覺,雖然很難受,但別人聽不到,因此同事、親友或甚至家人都沒有親自體驗過,因到而無法感受及了解,甚至還會誤解是病人耍懶、無病呻吟,令病人感到難過及失望,真如俗語所說「痛苦無人知」,「氣死驗無傷」。

 

病人到醫院接受完整的檢查,包括抽血、X光、超音波、聽力、腦幹神經及前庭功能...等檢查,甚至到電腦斷層及磁共振...等檢查,幾乎都無異常,找不出病灶,醫師說是老化,神經退化,是自然現象,因此治療無效,而要病人與其共存或建議病人購置助聽器以擴大外界雜音的原理,來遮蓋耳鳴的聲音。

 

病人耳鳴聲音很大、很痛苦,雖醫院檢查都正常,但醫師仍開藥給予治療,實是依據解剖報告所獲得的學理及知識來治療,但病患不知道而没有信心及耐心服藥,固此成效不彰。病人最希望的是能查出真正病因徹底治療,因而連續走訪各大醫院間,就像周遊列國一樣,且也接受類似檢查,結果也都獲得類似的答覆。又當病人要求開立診斷書,但醫師也因無根據而無法做到,實令病人失望而無奈。

 

醫學對耳鳴的認知是來自解剖及病理學,但解剖病例不多,且也因動物不會說耳鳴,所以無法以動物做實驗。耳鳴目前被公認為是因內耳循環不良造成神經細胞壞死萎縮而引起,又壓力、焦慮、熬夜及過勞等會造成血管過度收縮等,也可說是老化及自律神經失調等也會引發耳鳴。因此生活調適、飲食控制,可防止耳鳴惡化;而治療藥物,以促進血液暢通及神經活化為主。

 

目前許多新藥、抗自由基、神經活化及稀有元素硒、鋅等各種藥物共同使用,則有加乘作用,初期病人僅須數月,而長期嚴重者也須一年半載耐心服藥,即可見效。常見病患說,聲音變小及逐漸消失甚至聽力改善,實是令人鼓舞及欣慰。

台灣醫級邦_李宏信醫師宏仁診所02-25713168鼻過敏耳鳴眩暈
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財團法人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健康新聞社光華家醫科診所
Copyright © 李宏信醫師網 All Rights Reserved / 當日流量 907 / 累積流量 3791580
本網站由健康傳媒製作維護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任意轉載,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