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耳鳴眩暈重聽

【耳鳴】耳鳴是血管性的疾病
2010-03-11

【李宏信/台北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 2009.06.09

耳鳴是耳朵聽外界並沒有的聲音,發作初期僅在夜深人靜時可聽到,時間越久聲音越大,進而24小時都可聽到,變為大聲或尖叫聲令人難以承受。在醫院都檢查不出病因,僅告知老化或神經退化,無法治療,日益嚴重,痛苦異常。其實目前已知造成耳鳴的因素很多,像頭部外傷、噪音、藥物中毒、病毒感染等都會引發耳鳴,但最主要的病因為血管病變所引發的。

 

隨著年紀增大,飲食生活習慣改變,營養過剩,造成血管雜質沉澱狹窄而不暢通,內耳組織血液供給不足使神經萎縮壞死而產生耳鳴,因內耳血管並無側枝循環,即沒有再生血管來取代之功能,一旦阻塞就易造成嚴重破壞,因此把握時間在血管尚未完全阻塞及破壞前及早治療,才可增加治癒的機會。

 

初期症狀不嚴重而疏忽未治療,失去先機,當病變嚴重,則治療費時且費力。

 

很多耳鳴病人抽血檢查發現血脂肪及膽固醇過高,但經飲食及藥物治療控制後,耳鳴自然痊癒,是臨床上最好的見證,即血管阻塞而神經破壞、萎縮而引發耳鳴已是醫界之共識。又現代工商社會業績掛帥、壓力大、睡眠不足、緊張、焦慮等易激發自律神經使血管過度收縮而阻止血流暢通,又長時間作用下,內耳神經傷害而產生耳鳴、眩暈及重聽等併發症。因此治療也常使用抑制血管過度收縮的藥物,即為微量之鎮靜劑,因此病人常誤解醫師開立安眠藥,又因本身沒有睡眠問題而不服用此藥,因而影響治療效果。

 

內耳血液是由腦部血管分支所供給,當有些是血管本身之畸形或頸椎骨刺壓迫血管、椎頸動脈狹窄、椎基底動脈循環不全等之病變也會造成耳鳴。而腦中風、高血壓、血管硬化、糖尿病、心臟病等也屬血管系統病變。

 

耳鳴是一種狀症,也是疾病的一種,是血管性疾病,在耳鳴發生之際,若能及早治療加上飲食及生活型態之改善,耳鳴及上述心血管疾病也因而得到治療及預防其嚴重併發症之發生,而避免危及生命安全,可謂一石數鳥。而耳鳴的治療主以血管暢通、神經活化再生及抑制血管過度收縮等多種藥物配合使用,則有加成作用,只要有耐心治療,均可以使其變為小聲而逐漸控制、改善,消失而痊癒。

台灣醫級邦_李宏信醫師宏仁診所02-25713168鼻過敏耳鳴眩暈
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財團法人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健康新聞社光華家醫科診所
Copyright © 李宏信醫師網 All Rights Reserved / 當日流量 242 / 累積流量 3747996
本網站由健康傳媒製作維護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任意轉載,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