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健康講座 2015/10/03 (六)
會後報導──影像醫學發展軌跡 牽動人類醫療演進

專業諮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影像醫學部主任/陳震宇醫師

採訪撰稿:健康傳媒

 

 
 

 

 

  日本福島的核電廠反應爐發生危機時,光是輻射外洩就足以令人聞之色變,何況還有許多受到輻射更嚴重傷害的歷史悲劇,像是核子彈爆炸等。既然如此,進行健康檢查時所照射的X光或能幫助醫學上判斷的影像可能有哪些傷害?又是如何演變而來呢?了解關於影像醫學的原理與演進就能透析輻射,同時也是人類應學習的課題。

 

探索影像醫學發展軌跡

 

  台北醫學大學影像醫學部主任陳震宇醫師說明,影像醫學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民眾可以透過照X光、做超音波檢測、磁振造影等各種影像檢查方法,經由醫師的專業判斷為自己的健康把關,而外科醫師也可以經由影像醫學預測開刀時應下刀的地方,以及術後可能造成的影響……等,可說是與人類息息相關。

 

  談到影像醫學的進展,陳震宇醫師進一步解釋,精確的影像醫學可追朔至1890年至1900年之間,德國的物理學家威廉.倫琴(Wilhelm Conrad Roentgen)在1895年意外發現了X光(X-rays),倫琴以數學上的未知數X代表未知的能量,至今X光對人類仍有深遠的影響。著名的居禮夫人發現鐳和釙,並在1898年率先使用「放射性」(Radioactivity)一詞,可惜居禮夫人最終也因輻射死於白血病。

 

新型醫檢儀器輻射量低

 

  為了使聽眾更容易記得輻射劑量單位,陳震宇醫師簡單以中文分析,最常使用的名稱為「毫西弗」(mSv)或「毫倫目」(Rem),其餘還有雷德(Rad)、葛雷(Gray)等,有許多不同的計算原則是與造成人體傷害不同有關係,且人體每個地方所能接受輻射的劑量也不同,真正與X光有關的單位就是毫西弗與毫倫目,以胸部X光來說,一次輻射劑量大約為0.1毫西弗。

 

  目前影像醫學實際運用上,若出車禍撞到臉會產生複雜的骨折,運用電腦3D斷層攝影能很快分析完畢,有助於整形外科為患者重建。身體有疾病時,醫師可以利用多達7種常見有游離輻射的攝影檢查(包括:一般X光照相、腸胃攝影、泌尿道攝影 電腦斷層攝影、血管攝影、 透視介入檢查治療、正子攝影),以及2種無游離輻射的檢查(即超音波與磁振造影),幫助患者了解病情。吃完搖頭丸(MDMA)則會造成記憶力受損,腦源要啟動比正常人更多才能記住相同的東西,這些都能運用影像醫學看得到。

 

  影像醫學的發展日益進步,有些民眾卻因害怕輻射而不做任何醫學攝影,但陳震宇醫師也提到,每年的例行健康檢查還是不能省,畢竟關乎自己的健康甚至性命。新型醫療檢測儀器的輻射劑量也愈來愈少,民眾無須太過擔心。

台灣醫級邦_李宏信醫師宏仁診所02-25713168鼻過敏耳鳴眩暈
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財團法人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健康新聞社光華家醫科診所
Copyright © 李宏信醫師網 All Rights Reserved / 當日流量 1742 / 累積流量 3797081
本網站由健康傳媒製作維護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任意轉載,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