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8/18(六)講座:王炯珵醫師/李宏信醫師/林明秀醫師
對付難纏異位性皮膚炎 做好關鍵保溼不可少

【健康傳媒 編輯部/台北報導】2018.08.31

異位性皮膚炎(AD)是一種慢性發炎、復發性和搔癢的皮膚病,皮膚摸起來有粗糙的感覺,冬季變得搔癢難耐,患者的臉頰、手、腳及皮膚皺摺等地方出現乾燥、搔癢、紅腫及脫皮。(攝影/黃維逸)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和容易反覆發作的疾病,經常發生在有過敏體質的小朋友身上,時常會伴隨氣喘與過敏性鼻炎,一旦患有,是很難根治的疾病。財團法人台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特別邀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暨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林明秀,教導民眾對異位性皮膚炎有正確的認知。

  林明秀表示,異位性皮膚炎影響全球5至20%的孩童,發病時間常從嬰兒時期2至6個月開始,其中45%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6個月前就開始出現病症,60%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12個月前就開始出現病症,90%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5歲前就開始出現病症。

  值得注意的是,75%的人在14歲前會明顯改善異位性皮膚炎的嚴重度(只有不到50%的人在7歲前會明顯改善)。至於剩餘25%的孩童則會一再復發,症狀可能延續直到成年,而異位性皮膚炎在臺灣的盛行率約8%至10%,美國的盛行率約11%至17%。

  林明秀指出,異位性皮膚炎(AD)是一種慢性發炎、復發性和搔癢的皮膚病,皮膚摸起來有粗糙的感覺,冬季變得搔癢難耐,患者的臉頰、手、腳及皮膚皺摺等地方出現乾燥、搔癢、紅腫及脫皮,此外,亦可能有水泡、滲膿、結痂和變厚等現象,關節部位最容易發現因抓癢引起的紅疹,有時會流湯流水。

  林明秀說明,異位性皮膚炎病是由於表皮層的屏障功能缺損,導致皮膚反覆發炎,進而出現各種溼疹病灶、搔癢難耐,最後傷口被細菌感染,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打破皮膚抓傷的惡性循環。

  想要擺脫異位性皮膚炎,林明秀建議,定期使用使用適合的保溼護膚產品是很重要的,避免水分蒸發而造成乾燥,穿著宜透氣,避免使用刺激皮膚的材質(如羊毛和尼龍)所製成的衣物及寢具,建議使用全棉材質。必須保持日常良好的習慣,務求達到預防及控制溼疹的效果。

  林明秀提醒,洗澡後及皮膚感到搔癢時,隨即為皮膚保溼,洗澡時建議可加入一些油脂物質在浴缸中,保持皮膚上有一層薄油脂薄膜,洗完澡後可用毛巾輕輕壓乾(不要用力擦,以免破壞表面脂質),洗澡時間不要過長,水溫亦要適中,如此才能漸漸擺脫異位性皮膚炎的困擾。

  今年10月將舉辦下一場健康講座活動,時間訂於10月20日(六),如欲取得最新活動消息的民眾,請上網搜尋「lecture99健康公益講座」,或撥打專線:(02)2391-5568洽詢。
台灣醫級邦_李宏信醫師宏仁診所02-25713168鼻過敏耳鳴眩暈
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財團法人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健康新聞社光華家醫科診所
Copyright © 李宏信醫師網 All Rights Reserved / 當日流量 611 / 累積流量 3786685
本網站由健康傳媒製作維護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任意轉載,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