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健康 陳敏/台北報導】2014.10.29
最近民眾早上出門上班,一定明顯感受到天氣開始變涼,愈來愈有秋意正濃的FU。由於早晚的溫差變大,使得前來耳鼻喉科求診的民眾有顯著的增加,其中有不少患者是因為眩暈的問題來尋求診治。台北市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暨宏仁診所院長李宏信提醒,民眾應注意氣溫變化,以防血管收縮內耳末梢循環造成不良的影響。
李宏信醫師門診時發現,大多數前來就診的眩暈患者只要稍稍一動,就會覺得天旋地轉,噁心、想吐。許多患者在發病時,誤以為自己出現了中風的前兆,甚至懷疑自己腦部發生了問題。其實是因為內耳血液循環不良所造成,其中常見的包括梅尼爾氏症及頸椎基底動脈循環不全。
梅尼爾氏症指的是內耳主管人體平衡感覺器官的三半規管發生病變。李宏信醫師提到,內耳構造主要由管狀的蝸牛體及三半規管所組成,內含有淋巴液且互為相通。其中,蝸牛體主掌聽覺的功能,而三半規管則是控制身體平衡感。三半規管是由三個不同方向相互垂直的半規管所構成,一旦發生病變,輕則頭暈,重則天旋地轉失去平衡。
梅尼爾氏症的眩暈狀況跟一般頭暈不同,一般頭暈會覺得頭重腳輕,頭昏腦脹。但是嚴重的眩暈,會讓人感覺天旋地轉,令人不支倒地,但是本人卻是意識清楚的,因此會特別讓人難受。如果突然性的發生,經常也會造成跌倒、摔破頭等意外。
李宏信醫師補充說明,除內耳病變外,尚有供應腦部顱底血液的頸椎基底動脈若發生病變時,也會出現眩暈、不平衡、嘔吐等現象。但這類眩暈情況顯少併發耳鳴、重聽等症狀,實屬腦部病變的警訊,如腦中風、腦瘤等之前兆,民眾不可掉以輕心。
眩暈多半是突發性,而且通常急診就醫後均可暫時性改善。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內耳血管不暢的問題未能加以改善,則恐隨時有復發的可能,對患者的身心是極大的負擔。一般治療眩暈,至少要服用三個月以上的藥物,才可達到良好的控制。
多數眩暈症的治療,可透過藥物控制獲得改善。家醫科醫師李政道表示,除了接受藥物治療,也應隨時注意身體狀況,不要太過勞累、壓力不要過大。生活作息要規律,日常飲食低鹽、低糖、低脂也很重要。此外,氣溫變化較大時,應做好保暖的工作,都有助降低眩暈發生的機會。
新聞來源:中時健康
台灣醫級邦_李宏信醫師 | 宏仁診所02-25713168 | 鼻過敏 | 耳鳴眩暈 |
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 | 財團法人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 | 健康新聞社 | 光華家醫科診所 |
Copyright © 李宏信醫師網 All Rights Reserved / 當日流量 1886 / 累積流量 4240229 |
本網站由健康傳媒製作維護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任意轉載,違者依法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