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傳媒 楊晴煦/台北報導】2015.08.14
「再大聲一點,我聽不見啊!」王伯伯在公園散步時遇到隔壁鄰居,隔空喊話外加比手畫腳,仍聽不清楚鄰居說話的聲音,且音量大聲,彷彿吵架一般。這種現象似乎會在很多年長者身上發現,這究竟是什麼原因所造成呢?
其實,60歲至85歲以上的老人家,大多數都有此類聽力退化的情形,這種老人「重聽」的現象,除了造成生活上的溝通不便之外,時間久了也容易讓老人家心情鬱卒,更不願意開口與人互動,久而久之很可能不只是聽力的問題,還潛藏了「失智」、「憂鬱症」的危機。
宏仁診所院長李宏信醫師表示,倘若家裡的阿公、阿嬤有聽力減退的症狀,比起急著去配戴助聽器,更應盡快就醫檢查,透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藥物治療延緩聽力喪失。根據目前臨床醫學條件,想要改善聽力狀況,必須針對內耳的循環性,利用神經營養劑促使腦神經營養及活化,血流通暢俗稱打通血路,並佐以抗自由基、防老化等藥物,促進神經後,活化再生期能漸強聽力,也可預防神經退化的作用。
李宏信醫師進一步指出,重聽的治療特別需要耐心與毅力,必須持續回診追蹤,不可自行中止治療,因為內耳神經位於耳朵最深處,被骨骼包圍,血管細小且血流量緩慢,因此對患者施予藥劑時,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抵達這些部位。原則上,患者必須服藥3至6個月以上才有明顯效果,逐漸感受到找回聽力的感覺。
台灣已進入老齡化社會, 近來銀髮族的相關疾病議題極受關注。重聽初期時,患者本身並不容易自我察覺,必須依賴身邊的家人親友特別留意,例如:電視機聲音越開越大,交談時總是提高音量、大聲回應,或是家中電鈴響了老半天遲遲無人回應,上述都是聽力減退的徵兆,晚輩們在與家中長者互動時,應該格外細心注意,此刻應該到醫院做聽力檢查,及找出病因盡速加以治療,能改善聽力及達到防止惡化的功能。
另外,重聽的形成原因有一部分是來自耳垢阻塞、耳硬化症、慢性中耳炎等問題,屬於內耳耳蝸毛細胞或聽神經的生理退化現象。在自然的衰老退化以外,聽力還會受到日常生活習慣的影響,像是長時間聽耳機、廣播,工作環境噪音過大,環境音分貝數過高等,都是促使聽力惡化的兇手,應避免受到傷害的因素,保護聽力及生理健康。
家醫科醫師李政道呼籲,重聽並非不治之症,平常飲食避免高糖、高鹽、高膽固醇,適度放鬆心情切勿有過多壓力及噪音之傷害,同時可補充富含維他命B群、C、E、鋅、硒及抗氧化食材,可幫助聽力恢復該有的水準。
引用來源:銀髮族莫忽略重聽警訊
台灣醫級邦_李宏信醫師 | 宏仁診所02-25713168 | 鼻過敏 | 耳鳴眩暈 |
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 | 財團法人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 | 健康新聞社 | 光華家醫科診所 |
Copyright © 李宏信醫師網 All Rights Reserved / 當日流量 2055 / 累積流量 4240397 |
本網站由健康傳媒製作維護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任意轉載,違者依法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