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傳媒 李蘊凌/台北報導】2015.09.07
近期音樂季一場接一場的來,像剛結束的「搖滾台中」、「全聯妖怪音樂季」等,再加上之後的夏日爵士音樂季,沉浸在震撼的舞台音效讓人如痴如醉。此外,現代人喜歡長時間戴著耳機,上班通勤時都掛著,甚至沒有察覺音量其實已超過耳朵負荷,這樣的長期環境噪音就容易產生耳鳴問題。
宏仁診所李宏信醫師表示,像這類的娛樂性噪音,容易使人耳朵受到傷害而不自知,事實上,根據調查顯示,逾三成年輕男性及二成女性戴耳機聽音樂時音量都在85分貝以上,這其實已經超過耳朵所能負荷的音量,非常容易對耳朵造成傷害,進而產生耳鳴的現象。門診中有案例是在演唱會結束後感到耳鳴或耳道悶塞,進一步檢查才發現耳朵聽力已經略有受損,更加重耳鳴的危機。
像這類型的耳鳴,一開始只是暫時性,它是一個提醒人們聽力衰減的警訊,可是因為娛樂型噪音的影響常常被忽略,當我們不斷將自己置身於噪音中,就會變成永久性的聽力損失,或者使原本已不佳的聽力變得更差,也會讓耳鳴的困擾如影隨形,即全天24小時都會聽到耳鳴。
李宏信醫師說明,耳鳴就是聽覺傳導系統無法順利處理聲音訊息所造成,一般認為,耳鳴與內耳循環不良及神經萎縮有關,壓力、勞累、失眠都會引起反射性血管收縮,而血液和營養供應不足,因而造成內耳神經萎縮而引起耳鳴。耳鳴若不治療,內耳血液中的營養供應長期不足,將造成內耳組織缺血,加速內耳神經壞死或萎縮而逐漸重聽甚至耳聾,初期的耳鳴是間斷性,時有時無,若惡化病人日夜24小時耳鳴不停,且耳鳴聲越來越大,甚至尖叫,病人難以承受,無法入眠,甚至抓狂,這種痛苦是一般人很難理解的,且也將進一步演變成重聽或耳聾,不可不慎。
目前耳鳴重聽的藥物治療,可使用血管擴張劑,幫助血液通暢,增加血液滲透作用,讓營養物質可充分進入內耳,補強內耳神經的營養,促進內耳神經的增生而復活,期望能夠遠離耳鳴的煩惱,但因內耳血管微細,血流速度及血液量不多,可謂供應不太容易。想要改善循環或供血的情況,並不如想像中容易,因此需要耐心長期服藥,方能產生效果。
李宏信醫師也指出,現在有新型的神經活化細胞增生及腦神經細胞再生等藥物,以及鋅、硒、維生素C、E、抗氧化劑的補充,對於耳鳴防治也有相當助益。大部份的耳鳴患者在服藥數月至半年左右,耳鳴狀況將會逐漸獲得改善;但重聽較嚴重者,則應及早治療,且須聽從醫囑耐心治療。許多病人早期發現並接受治療,除改善耳鳴症狀,連聽力也進步不少。因此,耳鳴患者不應放棄治療,而失去治癒的機會,家人更應給予支持與鼓勵。
最後,家醫科李政道醫師提醒民眾,除了藥物治療,更重要的還是要盡量遠離噪音,好好保護耳朵,並注意生活作息及適時紓解生活壓力,這些才是耳鳴的最好處方,不要因為貪圖一時樂趣,造成耳鳴而影響日後生活品質。
台灣醫級邦_李宏信醫師 | 宏仁診所02-25713168 | 鼻過敏 | 耳鳴眩暈 |
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 | 財團法人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 | 健康新聞社 | 光華家醫科診所 |
Copyright © 李宏信醫師網 All Rights Reserved / 當日流量 2564 / 累積流量 4240907 |
本網站由健康傳媒製作維護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任意轉載,違者依法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