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 2019-10-30
糖尿病也會引起耳鳴?日前1名陳姓患者因耳鳴聲1天24小時都在嗡嗡作響,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而就診,檢查後才發現是糖尿病引起的併發症。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指出,糖尿病患者會容易血管病變,導致神經血液循環不良,造成耳血管硬化、神經萎縮而引發耳鳴,需從飲食、運動及藥物治療著手,使內耳循環改善,耳鳴方可獲得緩解。
根據統計,40歲以上中年人,每10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65歲以上更是每3人就有1人得糖尿病。年紀愈大風險越高。糖尿病及其所引發的併發症影響國人健康不容小覷,併發症包括心血管疾病、眼盲、中風或腎衰竭,耳鳴也是其中之一。
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併發耳鳴的機率為44%,耳鳴雖不危及生命,但會影響睡眠與情緒及血糖控制,耳鳴初期會從小聲漸漸變大聲,造成患者困擾,難以承受,甚至令人抓狂,不可不慎。李宏信表示,長期高血糖會導致血管受到傷害,使神經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不良,造成內耳微血管硬化,當供應耳朵的細小血管血流不通暢時,就會出現耳鳴症狀。
耳內循環不好、血路阻塞不通、神經壞死會導致耳內血流不暢如中風一樣,因此引發耳鳴、重聽甚至耳聾等症狀。患者若未儘早就醫,耳鳴聲會愈來愈尖銳、發作時間甚至愈來愈長,恐造成聽神經不可逆的傷害。
李宏信進一步說明,由於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會對耳蝸微循環與神經造成影響,使耳窩供血不足而出現耳鳴;耳鳴患者多半為年逾40歲以上的族群,病因來自生理機能老化、內耳血管循環差等因素。另外像是過度的疲勞、緊張、情緒不穩、用腦過度等有形無形壓力和飲食習慣亦會間接導致內耳血管過度收縮而栓塞,使血液循環不順、局部缺血引起內耳神經萎縮病變,進而產生耳鳴症狀。
糖尿病患耳鳴也屬於糖尿病併發症的一種,若發生在眼睛也會傷害視神經造成眼盲,患者需積極控制血糖,必要時輔以用藥來提升治療效果,以免耳鳴加重。李宏信解釋,治療耳鳴通常以促進內耳血管暢通、增加血液滲透作用及幫助神經細胞活化再生、抑制血管過度收縮等3大類藥物為主,用以打通內耳血液循環,並輔以神經營養劑及促進血管擴張的藥物或營養素,活化再生已受損萎縮的內耳神經,使其恢復正常功能。
初期耳鳴的患者在3個月內,只要奉行清淡飲食、作息規律、不熬夜、多休息大多可以不藥而癒。耳鳴超過半年以上,則需耐心服藥半年至1年即可控制病情。如果是耳鳴多年的患者,只要配合醫囑耐心服藥1至2年時間,亦可獲得改善。治療過程相當漫長,病人必須有耐心接受治療,同時家人、朋友、醫護人員也必須有耐心協助病人遠離耳鳴困擾。
家醫科李政道醫師提醒,民眾一旦有耳鳴症狀,應儘快就醫找出病因並對症下藥,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期。耳鳴患者除了遵照醫囑耐心服藥,平日也要適度舒壓放鬆,避免高鹽、高糖分、高膽固醇飲食,從身心與飲食治療雙管齊下,皆有助於聽力恢復,此外,也應留意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容易影響耳鳴病情的疾病,才能達到不易復發的目的。
台灣醫級邦_李宏信醫師 | 宏仁診所02-25713168 | 鼻過敏 | 耳鳴眩暈 |
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 | 財團法人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 | 健康新聞社 | 光華家醫科診所 |
Copyright © 李宏信醫師網 All Rights Reserved / 當日流量 1898 / 累積流量 4240241 |
本網站由健康傳媒製作維護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任意轉載,違者依法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