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專訪
耳鳴只發生在老年人? 兒童發生率不容輕忽
耳鳴只發生在老年人? 兒童發生率不容輕忽 2020-05-08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2020-05-06 

 

你知道嗎?無論年齡、性別、國籍,都可能有耳鳴的經驗。德國曾做過1項實驗,發現幾乎所有聽力正常的年輕人走進隔音室後,都會出現耳鳴。無獨有偶,英國耳鳴學會所提供治療耳鳴的資訊裡,也提到「在任何時間地點,約有10%的人口正在經歷耳鳴。」因此,儘管耳鳴大多容易出現在老年人身上,也千萬別輕忽兒童及青少年可能有耳鳴的機率,父母應觀察孩子是否有異常的情緒或表現,及早就醫。


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對此表示,相信大家都有過耳鳴的經驗,差別只在於聲音大小或時間長短而已,例如飛機起降或是搭乘電梯、摩天輪時,都可能因氣壓改變,造成耳朵悶塞感而耳鳴,這些情況普遍無須就醫。但若耳鳴發生在兒童身上,由於孩子通常不擅於表達,敘述症狀時經常含糊不清,因此容易被父母忽略,而錯過黃金治療時機,建議父母若發覺孩子有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常用手抱頭或耳朵、重度疲倦等現象就要特別注意,應盡快至耳鼻喉專科求診。


另外,有些患者的耳鳴會持續整天24小時,像是聽到蟬鳴聲、蚊子的嗡嗡聲等,不管何種聲響,都會造成極大的生理不適及心理壓力。李宏信進一步說明,從門診資料發現,許多耳鳴、聽力障礙的患者都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這類患者耳鳴的主因是內耳神經老化,導致內耳血管循環不良,無法供應足夠氧氣及養分,造成耳神經及血管逐漸萎縮退化。


至於4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造成耳鳴的原因大多是過度疲勞、緊張、壓力、情緒不穩、用腦過度等;或是食用過量的垃圾食物,使膽固醇、血脂肪沉積在血管內造成阻塞,以上這些情況若不積極預防及治療,恐致神經壞死引發耳內中風。


治療方面,李宏信指出,臨床上會使用清血藥物,先打通內耳的血液循環,待血流順暢後,再給予神經復活營養劑,修復受損的內耳神經,使其恢復正常功能。即使是重度耳鳴患者,只要耐心服藥半年至1年,病情都可逐漸改善,耳鳴聲逐漸減弱,且發作頻率降低。須注意的是,有慢性病的耳鳴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應控制好病情,才不會讓這些疾病惡化而影響耳鳴病情。


家醫科李政道醫師提醒,不論幾歲,飲食皆應秉持清淡及營養均衡為原則,配合規律作息、定期運動與減少過勞及焦慮,以防耳鳴上身,也能維持身體健康,增強免疫力。此外,正值新冠肺炎防疫時期,呼籲民眾,近期有出國史及呼吸道症狀者,前往醫院就診時請戴上口罩,做好自身與周遭人的防疫保護。


引用來源:耳鳴只發生在老年人? 兒童發生率不容輕忽

台灣醫級邦_李宏信醫師宏仁診所02-25713168鼻過敏耳鳴眩暈
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財團法人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健康新聞社光華家醫科診所
Copyright © 李宏信醫師網 All Rights Reserved / 當日流量 40 / 累積流量 3747794
本網站由健康傳媒製作維護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任意轉載,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