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2023-4-20
隨著夏天腳步漸近,許多民眾開始迫不及待地想要進行水上活動,其中,潛水更是許多人的熱門選擇。不過,因為潛水時壓力改變,建議下水前必須做好保護措施,避免導致耳悶、耳痛、耳鳴或嚴重恐致耳膜破裂,若返家後仍有耳朵悶痛或影響聽力時,應即時就醫診治。
這些情況容易造成耳悶 產生氣壓性耳悶症
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耳朵的結構由外耳耳廓進入外耳道,接著是中耳耳膜(鼓膜),中耳旁有1條耳咽管連接到鼻咽部的管道,中耳腔與外界壓力的平衡,便是靠耳咽管加以調節。
事實上,不僅是潛水後外面壓力過大,鼓膜下陷,會出現耳悶耳鳴;鼻過敏患者因為鼻咽管容易阻塞也會耳悶,常見還有坐飛機時因壓力改變或是搭乘摩天高樓電梯時也可能產生耳悶現象,這是因為外界壓力變化造成耳膜內外壓力不同,所產生的氣壓性耳悶症。
一般來說,坐飛機或搭乘高樓電梯因為上升造成外界壓力過大出現耳悶,通常捏住鼻子擤一下鼻涕,或是吞一下口水,幫助打開耳咽管,多半就會疏通了。對於潛入海面下隨著壓力改變,恐對耳朵造成傷害,耳鼻喉科醫師檢查時可大致分為紅紅腫腫的輕微程度;充血、整片紅紅的中等程度,以及中耳腔充血、有血塊、甚至耳膜破裂的嚴重程度。
潛水後若耳鳴持續存在 表示 內耳神經已受損
李宏信醫師指出,如果潛水後感染發炎,會先用抗生素消炎,待發炎好轉或耳悶遲遲無法改善時,臨床上會採取因耳咽管狹窄引起的長期耳悶症一樣的做法,在耳膜上方打個洞,伸入1條細塑膠管固定,讓耳朵內外相通改善耳悶。
另1種作法較簡單,用1根長針將耳膜穿1個洞,內外壓力馬上改善,空氣就會流通,耳悶也能獲得解決。因為耳膜本身有自癒能力,這段期間小心別讓耳朵進水,約1、2週後就可以再游泳了。
如果不慎潛水過深嚴重產生耳膜破裂,目前對於耳膜破裂施行修補耳膜手術都已相當成熟,不過要有心理準備,聽力多少仍會受到影響。另外,假如潛水後都恢復正常,但耳鳴持續存在,就表示內耳神經有受傷,李宏信醫師補充說明,造成耳鳴原因很多,常見血管不通、外傷碰撞、神經退化、病毒感染如麻疹、新冠病毒,藥物反應如阿斯匹靈或早期的結核病藥物,其他如工作噪音、放鞭炮、打靶等,長期耳鳴也可能導致重聽。
一旦內耳神經受損,治療上需使用促進血管暢通藥物,同時給予神經養分如維生素B6、B12等,給予神經滋養活化,口服吸收較慢,至少應耐心服用3個月至半年,使用針劑吸收效率則較快。當血管暢通,神經恢復活絡,耳鳴就會漸漸消失,治療過程中耳鳴聲會從大聲變小聲、再到斷斷續續,最後就消失,有可能幾年後因為作息不正常而復發,但盡快治療就會很快復原。
李宏信醫師提醒,潛水前應做好捏鼻子吹氣、類似擤鼻涕的動作,這是為了讓耳膜外凸一點,潛入水下後耳膜會放平,這樣就能避免潛入愈深、引起耳膜內陷,導致內外壓力不平衡的情況發生,另外,若有感冒、鼻塞等狀況,鼻咽管功能較差易阻塞,也應暫時避免下水。
台灣醫級邦_李宏信醫師 | 宏仁診所02-25713168 | 鼻過敏 | 耳鳴眩暈 |
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 | 財團法人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 | 健康新聞社 | 光華家醫科診所 |
Copyright © 李宏信醫師網 All Rights Reserved / 當日流量 412 / 累積流量 4261536 |
本網站由健康傳媒製作維護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任意轉載,違者依法必究 |